【本网讯】“‘收藏’如若有了某种‘精神性的指向’,它就有了‘贵气’。”中国青年美术批评家邓旭在谈“收藏”与“贵气”时曾说。
27日上午,“风物达州·首届职工收藏精品展”在达州市博物馆临展厅开展,500余件来自达州各行业普通职工所收藏的珍品集中展出,再现了达州的历史和生活。






一件件藏品背后,不仅承载着藏品本身的历史和文化,同时也彰显了一份来自平民藏家的“贵气”——即一种精神生活追求。
■文物去尘 述说历史文化。
汉砖、木雕、牌匾、刺绣、地方瓷器……这些在大型博物馆常有陈设的文物类别,其实有的也被普通藏家珍藏着。展厅之中,年代最远的一类藏品要数汉砖,这次共展出两块。汉砖,顾名思义,即汉代生产的砖。与普通汉砖不同,这两块汉砖四周有着精美的雕纹,雕刻的内容有古时的车马图,也有当时常用的花纹形状,所以被称作“砖雕”。
雕刻的技艺渊源甚久,流传也十分广泛,除了砖雕,还有石雕和木雕。出自郑家兴藏品的几扇窗雕便是这次木雕的代表展件。古代的雕刻讲究结构,大多以对称为美。雕花也注重内容的选择,蕴含着寓意。展出的窗雕分别以“康”、“宁”、“渔樵耕读”为主题,展现了旧时人们对康宁的祈愿和对闲散恣意生活的追求。
去园子步行或者在院子里小坐,常会看见短小精致的石凳。这在古时名为“赏凳”。据藏家周明贵介绍,这一对赏凳是由龙骨石制作而成,雕刻工艺及其复杂,一般需耗时一个月。赏凳四周所雕刻的八宝图很精美,十分难得。
文物中,最能体现达州文化的当属瓷器展柜。这是产自达州本地窑的瓷器,明清时代物件。陈列的瓷器主要是日常器具,含壶、碗、罐。造型成熟雅致,工艺精细。达州瓷器文化可见一斑。
服饰和刺绣也是不可忽视的看点,从中可以瞥见清代的男女服饰文化和刺绣品魅力。“清代七神蜀绣”、“寿字花卉刺绣”、“白子白寿女版”服、“桌围蜀绣”工艺繁复,堪称精品。
■什物有语 留下时代痕迹。
真正的收藏是有情怀的,在满屋子的老钱币、票据、旧商标、老照片里,流露的是一份怀旧的情结。“开江县仔猪奖售肉票”、“达县市食油票”、“面粉购粮票”,这些老一辈人记忆里熟悉的名词,如今化为实物重现。或许现场观展的老人就是来找寻记忆的,而这里的票据,足以让他们回到曾经的年代,毕竟这些票据曾与生活息息相关。
在老钱币展柜,两张标有“川陕边防督办临时军费”名目的借垫劵尤为醒目,据其收藏人张豫讲述,这是刘存厚发行的,也是他压榨老百姓的证据。另外有一张由开江农村银行发行的一角纸币,可见当时货币的发行是非常普遍的行为。
一张张排列成行的老照片里,有万源钢铁厂职工政治培训结业留影,也有中共达县地委党校全体同志欢送首批上山下乡知青的合影,再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群众生活的风貌。(图文/达州日报 责任编辑/孙幸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