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本网讯】朱红照壁书新篇,宫墙万仞颂华章。6月20日晚,渠县“诗意宕渠·创意未来”原创诗歌诗词会第一场“少年新说”展演在渠县文庙举行。

活动中,全县文艺爱好者纷纷登台献艺,以情景诵读、独唱、诗歌舞蹈、合唱、朗诵等形式,满怀激情、倾心演绎,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艺术盛宴。
渠县历史悠久,文化灿烂,诗词歌赋蓬勃发展。《巴渝舞》《竹枝歌》源远流长,历朝历代均有诗词名篇流传,仅宋元明清就有诗歌诗词40余卷,习诗、评诗、写诗已成为渠县独特的人文传统。这片厚重的文学热土,孕育了“宕渠四子”杨牧、李学明、周啸天、贺享雍等享誉全国文坛的文学大咖。自2012年以来,全县诗文作品成果丰硕,出版诗歌集80余部,创历史新高,渠县诗人雍也、邓建秋、马道子等诗作层出不穷。文坛诗坛人才辈出、诗词文赋溢彩流芳,“中国诗歌之乡”“中华诗词之乡”“中国文学之乡”实至名归、享誉全国。
据了解,举办此次活动既是培树文坛新人、涵养宕渠文风的大事喜事,也是渠县“中国诗歌之乡”“中华诗词之乡”“中国文学之乡”名片的生动展示,必将对繁荣全县文艺事业、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积极影响。渠县将坚持一年一赛事,一季一活动的形式,持续办好“杨牧诗歌奖”和“诗意宕渠·创意未来”原创诗歌诗词会等赛事活动,以诗歌会八方宾朋,以诗赛激活城市底蕴,将诗歌诗词之魂根植于巴賨文化、汉阙文化、三国文化、红色文化,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,共建“大三峡·大巴山·大遗址”旅游联盟,打造“七个高地”,赓续厚重文脉,让独具魅力的宕渠文化走出四川、走向全国,让现有的文化名片变成全国的金字招牌,让“阙里賨都·忘忧渠县”的美名声名远播!
|